高血压分级标准和分组
高血压的分级标准依据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分为1级、2级、3级,危险分层根据合并危险因素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组。高血压的诊断需非同日三次测量血压均超过140/90毫米汞柱,具体分级和分组需结合临床评估。
1级高血压指收缩压140-15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99毫米汞柱,属于轻度升高,可能由高盐饮食、精神紧张等可逆因素引起,早期可通过限盐、减重等方式干预。2级高血压为收缩压160-17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100-109毫米汞柱,需联合生活方式调整与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3级高血压达到收缩压≥18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110毫米汞柱,常伴随靶器官损害,需紧急降压并处理并发症,可能需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盐酸贝那普利片等药物。
危险分层中低危组仅血压升高无其他风险;中危组合并1-2个危险因素如年龄、吸烟等;高危组存在糖尿病或3个以上危险因素;极高危组已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或肾功能不全。分层越高,需更严格的血压控制和更频繁的随访监测。所有患者均应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保持规律有氧运动,避免熬夜及情绪波动。
确诊高血压后应定期监测血压变化,记录波动规律供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急症症状需立即就医。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可能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建议每3-6个月检查心电图、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评估靶器官损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