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咬后为什么会发痒
蚊子叮咬后发痒主要是由于蚊子唾液中的蛋白质引发人体免疫反应所致。蚊子在吸血时会释放抗凝血物质和麻醉成分,这些外来物质刺激皮肤产生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局部血管扩张、神经末梢敏感,从而产生瘙痒感。
蚊子唾液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蛋白,如抗凝血酶和血管扩张因子,这些成分帮助蚊子顺利吸血。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这些外来蛋白后,会启动防御机制,释放组胺等炎症因子。组胺作用于皮肤中的感觉神经末梢,通过H1受体传递痒觉信号至大脑。同时,组胺还会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叮咬部位红肿。瘙痒程度因人而异,与个体免疫敏感度、叮咬次数以及蚊子种类有关。
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异常反应。部分过敏体质者接触蚊子唾液蛋白后,可能发生速发型超敏反应,表现为大面积红肿、硬结或水疱,甚至伴随全身性荨麻疹。反复叮咬可能诱发迟发型超敏反应,出现持续数日的剧烈瘙痒和皮肤色素沉着。某些特殊蚊种如伊蚊的唾液中含有更强致敏原,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局部炎症。
被蚊子叮咬后应避免抓挠,以防继发感染。可用肥皂水清洗叮咬部位,冷敷缓解瘙痒,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膏。外出时可穿浅色长袖衣物,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剂预防叮咬。如出现大面积红肿、发热等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虫媒传染病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