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皮肤病如何护理
细菌性皮肤病可通过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患处、规范用药、调整饮食、定期复查等方式护理。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表现为红肿、脓疱、疼痛等症状。
1、保持清洁
每日用温水及温和抗菌皂清洗患处1-2次,清洗后轻拍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皮损渗出时可使用生理盐水湿敷。衣物床单需每日更换并用高温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避免抓挠
修剪指甲并佩戴棉质手套减少搔抓,瘙痒明显时可冷敷缓解。儿童患者家长需监督避免抓破皮损,继发感染时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
3、规范用药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控制感染,脓疱未破时外涂鱼石脂软膏促进消退。渗液较多时联合硼酸溶液湿敷,用药期间观察是否出现皮肤灼热等不良反应。
4、饮食调整
限制辛辣刺激及高糖食物,适量补充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促进皮肤修复。蛋白质摄入可选择鱼肉、鸡蛋等优质蛋白,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
5、定期复查
浅表感染一般3-5天复诊评估疗效,深部感染需每周复查血常规。皮损扩散或发热时立即就医,糖尿病患者需同步监测血糖水平。
护理期间应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衣物,运动后及时清洁汗液。恢复期可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但需避开正午时段。家庭成员需分开使用毛巾等个人物品,宠物接触后要洗手。若出现新发水疱、淋巴结肿大等表现,须24小时内就诊皮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