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桕子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乌桕子具有利尿消肿、杀虫止痒、解毒散结等功效,主要用于水肿胀满、湿疹瘙痒、痈肿疮毒等症状。乌桕子为大戟科植物乌桕的干燥成熟种子,其药用成分包括脂肪油、蛋白质及生物碱等。
一、利尿消肿
乌桕子中的脂肪油成分能促进水分代谢,缓解因水湿停滞引起的水肿胀满。对于轻度下肢水肿或腹水,可配合茯苓、泽泻等利水药材使用。需注意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二、杀虫止痒
乌桕子提取物对疥螨、蛲虫等寄生虫有抑制作用,外用时可缓解湿疹、疥疮引起的皮肤瘙痒。临床常制成10%乌桕子油膏局部涂抹,皮肤破损处禁用,过敏体质者可能出现接触性皮炎。
三、解毒散结
乌桕子所含的生物碱成分有助于消散痈疽肿毒,传统医学用于早期乳腺炎、淋巴结炎。可配伍蒲公英、金银花煎汤内服,或研末醋调外敷。化脓性病灶已形成时须配合抗生素治疗。
四、润肠通便
乌桕子油能润滑肠道,改善燥热内结导致的便秘。建议与火麻仁、杏仁等同用,每日用量不超过6克。过量服用可能引起腹泻,孕妇及脾虚泄泻者禁用。
五、抑菌消炎
实验研究表明乌桕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有抑制作用,可用于轻度皮肤感染。新鲜乌桕叶捣烂外敷可辅助治疗带状疱疹,但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使用乌桕子时应严格掌握剂量,内服煎汤用量3-6克,外用适量。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出现溶血反应。建议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配伍毒性药材如甘遂、芫花。储存时需置于阴凉干燥处,防止油脂酸败。过敏体质者初次使用前应做皮肤测试,用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