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脑脊膜膨出
脑脊膜膨出是指脑脊膜通过颅骨或脊柱的先天性缺损向外膨出形成的囊性病变,属于神经管闭合不全的先天性畸形。
脑脊膜膨出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颅部脑脊膜膨出和脊柱脑脊膜膨出两类。颅部脑脊膜膨出多发生在枕部,表现为局部囊性包块,表面皮肤可能正常或变薄,部分伴有脑组织膨出。脊柱脑脊膜膨出常见于腰骶部,膨出囊内可能包含神经根或脊髓组织,严重者可导致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神经功能障碍。
该病的发生与胚胎期神经管闭合障碍有关,可能与叶酸缺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相关。孕期感染、辐射暴露、药物影响等都可能增加发病风险。部分病例伴有脑积水、Chiari畸形等其他神经系统异常。
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用于产前筛查,出生后可通过CT或MRI明确病变范围和神经组织受累情况。治疗以手术修复为主,需在出现神经损伤前尽早进行,手术目的是还纳膨出组织、修补缺损、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
术后可能出现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部分患者需要终身随访,监测神经系统功能发育情况。合并脑积水者可能需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康复治疗对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有帮助。
预防措施包括孕前及孕期补充叶酸、避免接触致畸因素、定期产检等。对于高风险孕妇,可通过产前筛查和遗传咨询评估胎儿患病风险。
脑脊膜膨出患者术后应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或碰撞手术部位,遵医嘱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日常护理需关注排尿排便功能、肢体活动等神经功能变化,出现头痛、呕吐、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康复期可进行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营养方面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避免便秘。家长需密切观察婴幼儿生长发育指标,定期评估运动、语言等神经发育状况,必要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