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耳道湿疹
耳道湿疹可通过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接触过敏原、使用外用药物、口服抗组胺药物、局部光疗等方式治疗。耳道湿疹通常由过敏反应、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微生物感染、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部清洁干燥
耳道湿疹患者需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耳廓及外耳道,避免使用肥皂或刺激性清洁剂。清洗后需用干净棉签吸干水分,禁止用力掏挖耳道。潮湿环境易加重湿疹,游泳或沐浴时可使用防水耳塞。若耳道分泌物较多,可遵医嘱使用生理盐水冲洗。
2、避免接触过敏原
常见过敏原包括染发剂、金属耳饰、洗发水等化学物质,以及尘螨、花粉等吸入性过敏原。建议进行斑贴试验明确致敏物质,更换无镍饰品和低敏洗护产品。过敏体质者需减少佩戴耳机时间,避免使用入耳式耳机造成机械刺激。
3、使用外用药物
急性期渗出明显时可选用硼酸溶液湿敷,干燥后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糖皮质激素。慢性肥厚性皮损可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合并感染时联用莫匹罗星软膏。外用药每日1-2次,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眼周及耳道深处慎用强效激素。
4、口服抗组胺药物
瘙痒剧烈者可睡前口服氯雷他定片或西替利嗪片,儿童适用地氯雷他定干混悬剂。合并焦虑时可短期使用多塞平片,但需注意嗜睡副作用。服药期间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青光眼患者禁用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5、局部光疗
顽固性病例可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每周2-3次,累计15-20次为一疗程。治疗时需遮盖眼睛及正常皮肤,照射后涂抹保湿霜。光敏性疾病患者禁用,治疗期间避免日晒,出现水疱需立即停用。
耳道湿疹患者应选择纯棉寝具并定期高温消毒,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高组胺食物如海鲜、芒果,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瘙痒时可用冷藏生理盐水棉片冷敷,切忌抓挠导致继发感染。症状持续2周不缓解或出现耳痛、流脓等表现时,需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排查真菌性外耳道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