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周围有颗粒状东西怎么回事
乳头周围有颗粒状东西可能是蒙氏结节、毛囊角化症、湿疹、皮脂腺异位症或乳腺导管扩张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药物治疗或手术等方式干预。
1、蒙氏结节
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乳晕区出现的正常生理性隆起,由蒙氏腺导管开口处增生形成。表现为乳晕周围散在的淡黄色或肤色小颗粒,无痛痒感,无须特殊处理,哺乳结束后多自行消退。日常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挤压刺激。
2、毛囊角化症
毛囊周围角质异常堆积导致,表现为乳晕区针尖大小的粗糙颗粒,可能伴随轻微瘙痒。与遗传或维生素A缺乏有关,可遵医嘱外用维A酸乳膏、尿素软膏或水杨酸软膏软化角质,洗澡时避免过度摩擦。
3、湿疹
过敏或局部刺激引发的炎症反应,乳晕区出现红色丘疹伴渗出或脱屑,瘙痒明显。可能与接触化纤内衣、洗涤剂残留有关。需避免搔抓,遵医嘱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或硼酸氧化锌软膏抗炎,穿着纯棉透气内衣。
4、皮脂腺异位症
皮脂腺发育异常在黏膜或皮肤移行部位形成的黄色颗粒,乳晕区多见。颗粒直径1-2毫米,无自觉症状,一般无须治疗。若影响美观可考虑激光或冷冻去除,但需警惕操作后色素沉着风险。
5、乳腺导管扩张症
乳腺导管阻塞继发炎症时,乳晕区可能出现硬结或颗粒状分泌物,挤压可有浆液性溢液。需就医排除肿瘤,轻度病例可热敷缓解,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变导管。日常应避免乳头外伤或长期压迫。
建议选择无钢圈透气内衣减少摩擦,沐浴时用温水轻柔清洁乳晕区,避免使用碱性皂类。若颗粒持续增大、破溃或伴随乳头溢血、乳房肿块等症状,需及时至乳腺外科就诊排查病理因素。哺乳期女性出现蒙氏结节时,哺乳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棉片擦拭乳晕保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