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硬组织疾病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牙硬组织疾病通常需要进行口腔X线检查、牙髓活力测试、牙周探诊、血液生化检查、微生物培养等化验检查。
1、口腔X线检查
口腔X线检查是诊断牙硬组织疾病的基础手段,通过根尖片、全景片或锥形束CT可清晰显示龋坏范围、根尖病变、牙槽骨吸收程度。根尖片能发现早期邻面龋和隐匿性根尖周炎,全景片适用于评估多颗牙及颌骨整体情况,锥形束CT对复杂根折、埋伏牙定位有更高分辨率。
2、牙髓活力测试
牙髓活力测试包括冷热刺激试验和电活力测试,用于判断牙髓神经功能状态。将氯乙烷棉球或冰块置于牙面观察疼痛反应,电测试仪通过电流刺激评估牙髓敏感性。测试无反应提示牙髓坏死,短暂锐痛可能为可复性牙髓炎,持续疼痛多提示不可复性牙髓炎。
3、牙周探诊
使用标准牙周探针测量牙龈沟深度,正常值为1-3毫米,超过4毫米提示牙周袋形成。同时记录探诊出血、溢脓情况,评估附着丧失程度。探诊数据结合X线显示的牙槽骨吸收水平,可鉴别慢性牙周炎与侵袭性牙周炎。
4、血液生化检查
全血细胞计数可排查贫血或感染,血糖检测筛查糖尿病对牙周病的影响,血钙磷水平评估与氟斑牙、釉质发育不全的关联。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检测有助于鉴别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导致的口干症继发龋。
5、微生物培养
采集龈沟液或根管渗出物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明确放线菌、普氏菌等致病菌种类。对顽固性根尖周炎、颌骨骨髓炎患者,微生物检测能指导靶向抗生素选择。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可快速检测难以培养的密螺旋体、白色念珠菌等微生物。
确诊牙硬组织疾病后,日常应使用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每日至少刷牙两次并配合牙线清洁邻面。限制高糖饮食摄入频率,每半年进行专业洁治和口腔检查。对于已存在釉质缺损者,可考虑局部涂氟或树脂渗透技术预防龋病进展。出现冷热敏感或咬合不适时须及时复诊,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牙髓坏死或根尖病变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