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路感染需要做哪些检查
尿路感染通常需进行尿常规、尿培养、泌尿系统超声、血常规及肾功能检查。尿路感染可能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尿常规
尿常规是尿路感染的基础筛查项目,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亚硝酸盐等指标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尿液中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提示可能存在炎症反应,亚硝酸盐阳性则常见于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感染。尿常规检查无需特殊准备,留取清洁中段尿即可,但女性应避开月经期。
2、尿培养
尿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为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检查需采集晨起第一次排尿的中段尿,并在2小时内送检以避免细菌过度繁殖。常见致病菌包括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若菌落计数超过10^5 CFU/ml具有诊断意义,结果需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3、泌尿系统超声
泌尿系统超声能发现尿路结石、肾积水、前列腺增生等可能诱发感染的解剖学异常。检查无创且无辐射,可评估肾脏大小、膀胱残余尿量等情况。对于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患者,超声有助于排查是否存在尿路结构畸形或肿瘤性病变,必要时需进一步做CT或MRI检查。
4、血常规
血常规通过观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辅助判断感染程度。急性肾盂肾炎等上尿路感染时,血常规常显示白细胞明显升高伴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严重感染可能出现C反应蛋白升高或降钙素原阳性,提示需加强抗感染治疗并监测生命体征。
5、肾功能检查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等指标,用于评估感染是否累及肾脏实质。双侧尿路梗阻或严重肾盂肾炎可能导致急性肾损伤,表现为肌酐水平短期内快速上升。慢性肾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时,需密切监测电解质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尿路感染患者日常应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以上,避免憋尿及会阴部清洁不当。建议选择宽松棉质内裤,性行为后及时排尿。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可适量食用蔓越莓制品。若出现发热、腰痛或血尿等症状加重,须立即复诊调整治疗方案。老年患者及孕妇发生尿路感染时更需警惕并发症,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尿检直至症状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