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正畸的后遗症和危害有哪些
牙齿正畸可能出现的后遗症和危害主要有牙齿松动、牙根吸收、牙龈萎缩、颞下颌关节紊乱、口腔溃疡等。正畸治疗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降低相关风险。
1、牙齿松动
正畸过程中牙齿受持续外力作用可能出现暂时性松动,属于正常生理反应。但若矫正力过大或患者存在牙周疾病,可能发展为病理性松动。临床表现为牙齿明显晃动、咬合无力,需通过调整矫治器力度、配合牙周治疗改善。常见于使用固定托槽或隐形矫治器时,尤其多发于成人正畸患者。
2、牙根吸收
约半数正畸患者会出现轻度牙根尖端吸收,通常不影响牙齿功能。严重吸收可能缩短牙根长度,导致牙齿稳定性下降。与矫治力方向、个体差异密切相关,可通过数字化矫治力监测系统预防。X线片显示牙根变短呈锥形,好发于上前牙区,青少年发生率高于成年人。
3、牙龈萎缩
矫治器长期刺激或口腔清洁不足易引发牙龈退缩,表现为牙根暴露、冷热敏感。金属托槽边缘可能机械性损伤牙龈,隐形矫治器佩戴不当也会压迫软组织。需使用软毛牙刷、冲牙器维护口腔卫生,严重者需进行牙龈移植手术。糖尿病患者及吸烟人群风险更高。
4、颞下颌关节紊乱
咬合关系改变可能诱发关节弹响、疼痛或张口受限。多见于颌位调整不当或夜磨牙症患者,临床采用咬合板、关节腔灌洗等干预措施。正畸前需评估关节状态,治疗中避免快速扩弓,方案设计应遵循生物力学原则。好发于高角面型及精神紧张人群。
5、口腔溃疡
矫治器摩擦口腔黏膜导致创伤性溃疡,表现为黏膜表面圆形糜烂。可使用正畸保护蜡覆盖尖锐部位,配合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消炎。金属过敏者可能发生接触性口炎,需更换陶瓷托槽或隐形矫治器。溃疡频发者应排查维生素B族缺乏等系统性疾病。
正畸期间应定期复查,每4-6周调整矫治器一次。保持每日三次巴氏刷牙,配合牙线及间隙刷清洁托槽周围。避免啃咬硬物防止托槽脱落,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及维生素D。出现持续疼痛或异常松动需立即就诊,矫治结束后需严格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选择经验丰富的正畸医师能有效规避治疗风险,个性化方案设计可兼顾功能与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