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骨趾基底骨折
第五骨趾基底骨折是指足部第五跖骨近端基底部发生的骨折,多由外伤或长期应力累积导致,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1、急性外伤
直接暴力如重物砸伤、踢撞硬物是常见诱因,可能伴随皮肤淤青和压痛。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冰敷,使用弹性绷带固定,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或对乙酰氨基酚片缓解疼痛,严重时需石膏固定4-6周。
2、应力性损伤
长期跑步或跳跃运动可能造成微小骨裂累积,早期表现为运动后隐痛。建议更换减震鞋垫,减少高强度训练,配合超声波理疗。若持续疼痛需X线确诊,必要时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外涂。
3、骨质疏松
中老年人群因骨密度降低易发生脆性骨折,可能伴有足弓塌陷。需补充钙剂如碳酸钙D3片,配合阿仑膦酸钠片抑制骨吸收,同时进行足底肌群力量训练预防二次骨折。
4、足踝结构异常
高弓足或跟骨外翻会改变受力分布,增加第五跖骨负荷。可通过定制矫形鞋垫调整生物力学,严重畸形需考虑截骨矫形手术,术后使用医用步行靴保护6-8周。
5、病理性骨折
骨肿瘤或骨髓炎等疾病会削弱骨骼强度,可能伴随夜间痛和发热。需进行MRI和活检明确病因,基础疾病控制后可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术,配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抗感染治疗。
康复期应避免过早负重,每日进行踝泵运动和足趾抓毛巾练习促进血液循环。选择硬底鞋提供支撑,饮食增加乳制品和深绿色蔬菜摄入。若出现皮肤发紫或麻木需立即复查,定期拍摄X线监测骨痂形成情况。睡眠时抬高患肢有助于消肿,恢复运动需循序渐进并佩戴护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