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耳朵里的异物怎么处理
进入耳朵的异物可通过镊子取出、冲洗法、吸引法、手术取出等方式处理。异物可能由昆虫、植物种子、玩具零件、沙石、棉絮等原因引起。
1、镊子取出
适用于位置较浅且质地坚硬的异物,如塑料珠、金属片等。操作时需使用医用钝头镊,固定患者头部避免移动。若异物紧贴鼓膜或患者为儿童,建议由耳鼻喉科医生处理。自行操作可能导致外耳道损伤或异物推进更深。
2、冲洗法
适合非吸水性异物如沙粒、小飞虫等。使用接近体温的生理盐水,通过注射器沿耳道后上壁缓慢冲洗。禁止用于电池类异物或鼓膜穿孔者,冲洗后需保持耳道干燥。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慎用此法。
3、吸引法
针对轻质异物如纸屑、棉絮等,采用负压吸引器轻柔吸出。操作前需确认鼓膜完整性,吸引压力不超过13.3kPa。若异物存留超过24小时伴耳痛流脓,需先抗感染再处理异物。此法不适用于尖锐物品或昆虫活体。
4、手术取出
当异物嵌入软组织或位置过深时需耳内镜下手术。常见于植物种子发芽、纽扣电池腐蚀等情况。全麻适用于儿童及不配合者,术后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合并外耳道炎者需延迟手术至炎症控制。
5、昆虫处理
活体昆虫应先滴入植物油或利多卡因液使其窒息,再用器械取出。夜间急诊可用手电筒诱引法,禁止用挖耳勺刺激昆虫。蜱虫类异物需完整取出口器,蟑螂等节肢动物可能残留卵鞘需彻底清理。
日常需避免用棉签过度清洁耳道,儿童玩耍时远离小颗粒玩具。游泳时佩戴耳塞预防水生生物进入,发现异物后禁止自行掏挖。若出现耳鸣、听力下降或眩晕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查并发症。定期检查助听器使用者的耳道,老年人需注意假牙配件脱落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