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与硬下疳区别
毛囊炎与硬下疳是两种病因和表现完全不同的皮肤疾病,毛囊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表现为毛囊周围红肿疼痛的丘疹或脓疱;硬下疳则是一期梅毒的特征性表现,为无痛性溃疡伴基底硬化。
1、病因差异
毛囊炎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毛囊导致,常见于剃须、摩擦或皮肤屏障受损部位。硬下疳由梅毒螺旋体经性接触传播感染,溃疡基底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大量螺旋体。两者病原体完全不同,毛囊炎不具传染性,而硬下疳具有强传染性。
2、皮损特征
毛囊炎初期为红色丘疹,迅速发展为中央带脓头的脓疱,伴明显触痛和灼热感,好发于面部、头皮等毛发密集区。硬下疳表现为单发无痛性溃疡,边缘整齐隆起如纽扣,基底呈软骨样硬度,多出现在生殖器、肛门等性接触部位。
3、伴随症状
毛囊炎可能伴随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但无全身症状。硬下疳患者约50%出现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质地坚硬可活动,但无发热等全身反应。两者淋巴结表现差异具有鉴别意义。
4、病程进展
毛囊炎经局部抗菌治疗后可快速消退,一般不留瘢痕。硬下疳即使未经治疗也会在3-6周自愈,但梅毒螺旋体会进入血液引发二期梅毒,需通过青霉素注射彻底根治。
5、检测方法
毛囊炎通过脓液培养可检出致病菌。硬下疳需进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发现螺旋体,或通过梅毒血清学试验如TPPA、RPR确诊。两种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手段完全不同。
日常需注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挤压毛囊炎皮损。硬下疳确诊后应禁止性行为直至治愈,所有性伴侣需同步筛查。皮肤出现不明原因溃疡或长期不愈的皮疹时,应及时到皮肤性病科就诊,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