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的功效与作用、禁忌和食用方法
紫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解毒等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脾胃气滞、鱼蟹中毒等情况,但阴虚内热及气虚者应慎用,食用方法包括煎汤、泡茶或作为烹饪辅料。
1、解表散寒
紫苏叶性温味辛,能发散风寒,缓解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等风寒表证症状。风寒感冒初期可用紫苏叶10克与生姜3片煎汤服用,有助于发汗解表。但风热感冒患者不宜使用。
2、行气和胃
紫苏梗能宽中理气,改善脾胃气滞引起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日常可用紫苏梗5克与陈皮3克泡水代茶饮。孕妇胎动不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配伍使用。
3、解毒
紫苏能解鱼蟹毒,进食海鲜后出现腹痛腹泻时,可用鲜紫苏叶30克捣汁饮服或煎汤内服。其挥发油成分紫苏醛具有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4、禁忌
阴虚内热者表现为潮热盗汗、口干咽燥时禁用紫苏,以免加重热症。气虚自汗者慎用,因其发汗作用可能耗伤正气。紫苏含挥发油成分,长期大量服用可能引起恶心等胃肠反应。
5、食用方法
鲜紫苏叶可凉拌或作为寿司、刺身配菜,干品3-10克煎汤需后下避免久煎。紫苏籽可榨油或研末入药,含α-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韩国泡菜、日本梅干常添加紫苏增强风味并延长保质期。
日常使用紫苏需注意体质适配,风寒感冒初期可短期使用紫苏生姜汤,脾胃不适者建议配伍陈皮理气。紫苏叶做菜时不宜高温久煮,药用需遵医嘱控制用量。保存时应置于阴凉干燥处,鲜叶冷藏不宜超过3天。过敏体质者首次食用需少量测试,出现皮疹、呼吸困难需立即停用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