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引起白内障怎么治疗
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可通过控制血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通常与长期高血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有关,表现为视力模糊、视物重影等症状。
1、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基础措施。高血糖会导致晶状体内渗透压改变,加速蛋白质变性。患者需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片、格列美脲片等,同时定期监测血糖。日常需保持低糖饮食,避免食用高升糖指数食物。
2、药物治疗
早期白内障可尝试药物治疗延缓进展。常用药物包括吡诺克辛钠滴眼液、谷胱甘肽滴眼液等,这些药物可能有助于改善晶状体代谢。但需注意药物不能逆转已形成的混浊,且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并干眼症时可配合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
3、手术治疗
当白内障严重影响视力时需考虑手术治疗。目前主要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该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前需评估眼底情况,糖尿病患者可能合并视网膜病变,需先控制血糖稳定。术后需特别注意预防感染和炎症反应。
4、营养干预
适当补充抗氧化营养素有助于保护晶状体。建议增加深色蔬菜、蓝莓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限制高糖、高脂饮食,避免吸烟饮酒。可咨询营养师制定个性化膳食方案,维持均衡营养摄入。
5、定期复查
糖尿病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压、眼底等评估。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可及时干预,避免视力进一步损害。日常注意视力变化,出现突然视力下降、眼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同时控制血压、血脂等代谢指标。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需建立长期管理意识,坚持规范用药和定期随访。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氧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眼底出血风险。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强光刺激,阅读时保证充足照明。出现任何眼部不适都应及时咨询眼科医生,不要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