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性皮炎
电光性皮炎是一种由紫外线过度照射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灼热感、水疱等症状。电光性皮炎可能与日光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疾病相关,建议及时就医。
电光性皮炎通常发生在皮肤暴露于强烈紫外线后数小时至数天内,初期表现为皮肤发红、灼热感,随后可能出现水肿、水疱甚至脱皮。症状严重时可能伴随疼痛、瘙痒或全身不适。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导致皮肤色素沉着或光老化。紫外线中的UVA和UVB均可引发该病,其中UVB的致病性更强。夏季高发,但冬季雪地反射紫外线也可能诱发。
少数情况下电光性皮炎可能由药物或化学物质引起的光敏反应导致,如服用四环素类抗生素、接触煤焦油等物质后暴露于紫外线。这类皮炎往往症状更严重且持续时间更长。某些遗传性光敏性疾病如卟啉病也可能表现为类似电光性皮炎的症状,但通常伴随其他系统表现。
预防电光性皮炎需避免在紫外线强烈时段长时间户外活动,外出时应穿戴防晒衣物并使用广谱防晒霜。出现症状后应立即避光,可用冷敷缓解灼热感,避免搔抓皮肤。日常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抗氧化营养素,有助于减轻紫外线损伤。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炎药物或光保护剂治疗。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建议进行光敏试验排查潜在光敏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