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怎么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可通过药物控制、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方式治疗,具体方案需根据心脏畸形类型和严重程度决定。
1、药物控制
适用于轻症或术前过渡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地高辛口服溶液改善心功能、呋塞米片减轻水肿、卡托普利片降低心脏负荷。药物治疗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效果,部分患儿可能伴随喂养困难、多汗等症状。
2、介入治疗
针对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简单畸形,采用经导管封堵术等微创方式。治疗前需进行心血管造影评估缺损位置,术后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需心电监护观察。
3、外科手术
复杂畸形如法洛四联症需行根治手术,通常在婴幼儿期完成。手术需建立体外循环,可能涉及心室补片修补、血管重建等操作,术后需在重症监护室观察。
4、姑息手术
对暂不能根治的危重患儿,先行体肺分流术等过渡性手术。这类手术能改善缺氧症状,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但需多次手术干预。
5、术后康复
包括心肺功能训练、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康复期需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定期进行运动耐力测试,部分患者需终身服用抗凝药物。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应保持低盐饮食,避免剧烈运动,按时接种疫苗。家长需学会监测心率、血氧等指标,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术后遵医嘱定期复查心脏超声、心电图,成年患者妊娠前需进行心脏风险评估。日常避免到高原等缺氧环境,出现气促、紫绀加重等情况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