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凝血四项的检查目的是什么

5117次浏览

凝血四项的检查目的主要是针对血栓性疾病进行检查的项目,通过这些检查了解患者自身凝血机制是否正常。其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

生活中有很多疾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对于手术治疗前都需要进行术前检查,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凝血四项检查,但是很多患者对这种检查不够了解。那么,凝血四项的检查目的是什么?
  当患有疾病利用手术治疗时,在术前需要凝血四项的检查,其检查目的主要是主要是检查患者自身的凝血机制是否正常,而针对凝血不光是单纯的靠血小板,其中凝血因子也非常重要。当患者进行手术前,通过凝血四项检查,可以正确的反映出,患者体内的内源凝血途径以及外源凝血途径,针对这种检查对手术准备有很大的帮助。
  凝血四项包括四项
  凝血四项检查,主要是针对一些血栓性疾病在术前的检查项目,如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四项。通过这四项检查,在手术前可为手术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相关推荐

血小板高的原因及危害是什么
血小板升高的原因有两大类,一个就是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血小板升高;另一个就是非血液系统疾病继发的血小板的升高。血液系统疾病最常见的,还是骨髓增殖性肿瘤引起的血小板的升高,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等这些骨髓增殖性肿瘤,常可见血小板很明显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升高。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也常继发,血小板很明显的升高。一些非血液系统疾病,包括一些慢性的炎症,一些风湿免疫系统的疾病,一些其他系统的肿瘤,也可以引起血小板的升高,但多数都是轻度的升高。血小板升高有什么危害,血小板过高的情况下,容易引起一些血栓栓塞性的疾病。但是往往这时候血小板计数都是大于600×109/L,特别是血小板大于1000×109/L以后,血小板的过高引起血栓的情况就更多见。
语音时长 00:55

2021-12-30

73702次收听

异常凝血酶原正常值
异常凝血酶原是在肝脏合成异常情况下的结形成的一种物质,特别是在体内缺乏维生素K的情况下,肝细胞不能合成正常的凝血因子,就合成了一种无凝血功能的异常凝血酶原。所以异常凝血酶原是肝脏合成凝血酶原过程中,凝血酶原前体未完全羧化而形成的异常产物,没有凝血功能。目前临床上异常凝血酶原是反映肝细胞癌的一种标志物,正常值应该<20μg/L,定性检测应该是阴性的。异常凝血酶原增高见于90%以上的肝细胞肝癌,可高达900μg/L,40%-50%转移性肝癌也会有异常凝血酶原的升高。异常凝血酶原升高的情况下,肝功能出现了问题,除了肝癌之外的其他肝脏疾病患者,也可能存在异常凝血酶原的轻度偏高情况。此时一定要进行肝功能检查、肝胆系统CT或彩超检查,结合甲胎蛋白等肿瘤标志物来综合分析判断原发病,积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高度怀疑肝癌的情况下,需要尽快病理检查来明确诊断,根据病理分期、肝癌的类型等作出科学的治疗方案。异常凝血酶原如果高于正常值,可能会影响凝血过程,因为正常的凝血因子合成受阻,此时有出血倾向,一定要警惕可能发生的内出血、大出血等。必要情况下还需要外源性补充凝血因子,使用凝血药物等进行治疗,防止严重的并发症出现。
语音时长 02:05

2021-12-30

91786次收听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cv偏高原因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中红细胞体积大小离散度的指标,也就是说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越高,提示红细胞大小差别就越严重。如果血常规检查中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略微超过正常值,其血常规检查指标结果都正常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的临床意义。如果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明显偏高,见于各种贫血性疾病。如果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此时考虑是大细胞性贫血,如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该疾病和长期的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有直接关系,导致红细胞体积增大,此时外周血中红细胞大小不均匀,所以也会出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偏高的情况,当补充叶酸、维生素B12治疗以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偏高的情况会逐渐纠正,恢复到正常范围内。此外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偏高也可以见于缺铁性贫血患者治疗有效以后,因为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由于长期体内的铁元素缺乏,红细胞无法正常利用铁来合成血红蛋白,导致红细胞体积偏小。但是补充铁元素治疗一段时间后,红细胞可以利用铁元素来正常的合成血红蛋白,红细胞的体积就会出现逐渐增大,在缺铁性贫血的恢复过程中,有一段时间也会出现外周血中红细胞体积大小不均匀的情况,此时血常规中的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CV就会偏高。
语音时长 01:55

2021-12-30

83368次收听

淋巴细胞偏高危害有哪些
淋巴细胞偏高的危害与引起淋巴细胞偏高的具体原因有密切相关。引起淋巴细胞偏高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病毒性感冒,对人体危害比较小,但是也会造成一些不适,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患者一般会出现发热、咳嗽、咽疼、浑身酸痛、打喷嚏等症状,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以后,感冒症状可以逐渐消失。但是如果是血液系统疾病造成的淋巴细胞偏高,对于人体的危害性就比较大,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由于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释放到外周血中,此时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出血、贫血、全身疼痛症状。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亡率是很高的,严重危害病人的健康。从血常规检查结果看,淋巴细胞升高的幅度不同,代表的疾病不一样,对人体的危害性也不同。如果仅仅是轻度的淋巴细胞偏高,一般没有多大危害,此时就是病毒感染的表现,经过7-10天的抗病毒治疗,身体的各种不适症状就会逐渐消失的。但是血常规检查如果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多,可能是血液系统的疾病,如急性或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种情况下需要进一步进行外周血形态检查、骨髓穿刺等进行病因诊断,一旦确诊为白血病,一定积极进行治疗,否则会有生命危险。总之,当淋巴细胞偏高时,一定要看一下升高的幅度,看一下病因来分析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同时针对病因积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将危害降到最低。
语音时长 01:39

2021-12-30

77698次收听

02:03
红细胞低是怎么回事
临床上红细胞低就是贫血。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或者红细胞压积的降低,都是贫血的表现。出现红细胞减小要尽快到血液科就诊,看贫血的程度,通过血液系统的详细的检查确定原因。红细胞低的原因有:一,最多见的缺铁性贫血,表现为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减少。经过补铁治疗,病人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会迅速的恢复到正常。二,巨幼细胞性贫血,补充叶酸、B12以后,多数可以迅速纠正。三,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些血液病、非血液疾病继发的贫血,引起红细胞的减少。
03:15
吃了黄体酮有点状出血还要继续吃吗
点状出血是指皮肤的点状出血。皮肤的点状出血,实际上是非常轻的一种出血表现,需要观察出血表现与止血相关的指标是否有关系。一般情况下,黄体酮是一种孕激素,实际上不会影响到血小板或凝血功能,那么可能正好是两件事情合并在一起出现。所以,点状出血并不是一种很严重的出血情况,应该不影响药物服用。若出现点状出血,需检查一下是否有造血系统的一些问题,首先要去查个血常规,观察血小板的数量是否正常,也要同时观察白细胞的分类,有无异常的问题。
02:45
大血小板比率偏高是怎么回事
大血小板是反映早期的血小板,功能相对不完善,所以个子偏大。大血小板的比例偏高,反映着骨髓的功能好。其主要是可以见于生理状态,也可以见于病理状态。在病理状态时,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在用化疗后,新的骨髓抑制在恢复的过程中,会存在大的血小板的比例偏高。其反映骨髓储备不错,还会产生血小板。若没有相关的基础疾病,只存在短时间的大血小板的比例偏高,可忽略。多数情况下是一过性因素,比如感染性因素触发了骨髓的抑制过程,造成了骨髓的恢复过程中出现大的血小板的比例增加,过段时间就会消失。
02:59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高怎么回事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多,包括相对性的增多和绝对性的增多两种。相对性增多,主要是血液浓缩情况造成的,血液浓缩是由于空腹时间过长、严重的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造成。绝对性的增多,是红细胞增多症,也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类。继发性的红细胞增多症,最主要常见的是血氧饱和度的减低引起的,最主要是由于居住在高原地区、严重的肺病等原因引起。真性的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红细胞的过度增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90%以上病人是由JAK通路的基因突变造成的,所带来的最常见的是血栓方面的问题。
02:49
儿童单核细胞百分比偏高因为什么
儿童单核细胞百分比偏高,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病毒感染会导致单核细胞的增加,所以百分比就会偏高。病毒感染常见的是EB病毒感染,所以EB病毒感染又称为单核细胞增多症。当然,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鼻病毒等也会引起单核细胞百分比的增高,所以单核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就是病毒感染所引起来的。当孩子的单核细胞显著的增多的时候,同时还伴有其他的,如感染、出血、起晕、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一定要去专门的小儿血液科检查有没有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可能,如白血病。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是什么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偏低与过敏、寄生虫感染等有关,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急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腺激素后。但单一性的降低,其临床意义不大。人体中正常成熟的白细胞可以分为5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组成成分之一,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杀伤细菌、寄生虫的功能,也是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以释放颗粒性的内容物,引起细胞损伤,促进炎症进展。血液中的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表现为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当血液中的皮质激素浓度增高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而当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所以在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是增多还是减少,与很多疾病有关。如果发生单一的嗜酸性粒细胞数的增多或者减少,不一定有很明确的临床意义,还需要结合其他的粒细胞的数量增多或减少,来进行综合的判断。
语音时长 02:19

2021-07-09

87490次收听

常见血液传染病有哪些
常见的血液传染病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梅毒和艾滋病。这三种疾病都可以通过血液传染,而且发病率很高。其中梅毒和艾滋病无法治愈,病毒性肝炎可以长期用药控制。
血常规白细胞高严重吗
血常规白细胞高并不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因为血常规检测只是最基本的检测,其中显示的白细胞高可能只是由于身体出现的炎症引起的,甚至有可能是由于肺疾病因素导致的,如果要进行确诊,还需要做其他更进一步的检查。
crrt与血液透析的区别
一般来说,crrt和血液透析是没有太大的区别的,这两者都是对血液进行净化。从时间上来看,crrt的净化时间更长,并且净化得更加透彻。crrt主要是结合几种血液净化的方式来地患者进行治疗,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血浆置换为什么要做3次
血浆置换要做3次,可能是因为1次血浆置换无法完全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具体分析如下:
C反应蛋白是什么意思
血常规化验时,会有C反应蛋白的检测项目,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的蛋白,在机体受到炎症刺激或微生物入侵时可出现明显升高。出现C反应蛋白偏高的情况,应找出病因,并积极治疗原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