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项目有什么
血常规检查项目主要有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这些项目能帮助评估感染、贫血、凝血功能及免疫状态。
1、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反映机体免疫状态,数值升高常见于细菌感染、炎症或白血病,降低可能与病毒感染、放射线损伤或药物副作用有关。检查时需空腹采静脉血,避免剧烈运动影响结果。
2、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用于诊断贫血或红细胞增多症,数值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升高可能与脱水、慢性缺氧相关。检查前应避免大量饮水,防止血液稀释导致误差。
3、血红蛋白测定
血红蛋白浓度直接反映携氧能力,低于正常值提示贫血,高于正常可能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居民或吸烟者可能出现生理性偏高,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4、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评估凝血功能,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增多可能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或急性感染相关。采血时避免反复穿刺,防止血小板假性降低。
5、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中性粒细胞比例变化提示感染类型,细菌感染时通常升高,病毒感染则可能降低。检查前24小时应避免饮酒,以免影响粒细胞分布。
血常规检查后若发现异常指标,建议避免自行解读,及时就医复查并完善铁代谢、骨髓穿刺等进一步检查。日常注意均衡饮食,适量补充富含铁和维生素B12的动物肝脏、瘦肉,避免过度节食。检查前保持充足睡眠,女性需避开月经期,采血后按压穿刺点5分钟防止淤青。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血液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