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低的症状有哪些
骨密度低的症状主要有腰背疼痛、身高变矮、易骨折、牙齿松动、全身乏力等。骨密度低可能与钙质流失、维生素D缺乏、内分泌失调、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年龄增长等因素有关。
1、腰背疼痛
腰背疼痛是骨密度低的常见症状,疼痛多呈持续性钝痛,活动后可能加重。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变形,刺激周围神经引发疼痛。日常可通过补充钙剂、适度晒太阳缓解,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碳酸钙D3片等药物干预。
2、身高变矮
椎体骨量减少会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表现为身高缩短或驼背。通常每年降低超过3厘米需警惕,建议定期检测骨密度。可进行抗阻力训练增强骨骼强度,必要时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抑制骨吸收。
3、易骨折
轻微外力即可发生脆性骨折,常见部位为髋部、腕部和脊柱。骨折风险与骨密度值直接相关,日常需避免跌倒,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K。临床常用鲑鱼降钙素鼻喷剂配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
4、牙齿松动
颌骨骨质疏松会导致牙槽骨吸收,出现牙齿移位或脱落。建议每年进行口腔全景片检查,使用含氟牙膏维护口腔健康。药物可选择雷洛昔芬片联合钙尔奇D片改善骨代谢。
5、全身乏力
骨骼肌与骨组织存在耦联关系,骨量下降常伴随肌力减退。表现为易疲劳、活动耐力下降,需进行平衡训练和阻抗运动。可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缺乏时补充骨化醇软胶囊。
骨密度低患者应保证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元素,适量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和小鱼干等富钙食物,同时进行每周3-5次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等。避免吸烟饮酒,减少咖啡因摄入,65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出现不明原因骨折或持续疼痛时,应及时至内分泌科或骨科就诊,完善骨代谢标志物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