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怎么看
脂溢性皮炎可通过皮肤科检查、症状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等方式诊断。该病主要表现为头皮、面部等皮脂分泌旺盛部位的红斑、油腻鳞屑,可能与马拉色菌感染、皮脂分泌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1、皮肤科检查
皮肤科医生会通过视诊观察皮损特征,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红斑,表面覆盖黄色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好发于头皮、眉弓、鼻唇沟、耳后等部位,可能伴随轻度瘙痒。医生会与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疾病进行鉴别,必要时结合皮肤镜辅助诊断。
2、症状观察
患者可自行观察皮损是否呈现对称分布,是否在压力大、熬夜后加重。婴儿脂溢性皮炎多表现为头皮乳痂,成人则以反复发作的油腻性脱屑为主。冬季干燥或夏季出汗过多时症状可能加剧,使用刺激性洗护产品后易诱发。
3、实验室检测
对于顽固性病例可能进行真菌镜检,取皮屑用氢氧化钾溶液处理后查找马拉色菌。严重者需做皮肤活检排除其他皮肤病,病理可见毛囊角栓、轻度海绵水肿等特征。血液检查可评估免疫功能是否异常。
4、马拉色菌检测
通过胶带粘贴法或刮取皮屑进行培养,明确马拉色菌菌种及数量。该菌过度繁殖会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产生炎症反应。检测结果可指导抗真菌药物的选择,如酮康唑洗剂或联苯苄唑乳膏的使用。
5、鉴别诊断
需与银屑病鉴别,后者鳞屑呈银白色且刮除后有点状出血。接触性皮炎有明确接触史,皮损边界与接触物形状一致。玫瑰痤疮以面中部潮红、毛细血管扩张为主,通常无油腻鳞屑。特应性皮炎多伴剧烈瘙痒和皮肤干燥史。
确诊后应避免过度清洁和使用碱性洗剂,选择含吡啶硫酮锌或二硫化硒的药用洗发水。保持规律作息,减少高糖高脂饮食摄入。急性期可短期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合并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症状持续不缓解或泛发全身者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