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血栓的药有哪些
溶解血栓的药物主要有尿激酶、链激酶、阿替普酶、瑞替普酶和替奈普酶等。这些药物通过激活纤溶系统分解纤维蛋白,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等血栓性疾病,需在医生严格监护下使用。
1、尿激酶
尿激酶是从人尿中提取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可直接将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适用于急性广泛性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使用后可能出现出血倾向,近期有活动性出血或脑卒中病史者禁用。
2、链激酶
链激酶由β-溶血性链球菌产生,需与纤溶酶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后起效,常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用药前需皮试,6个月内重复使用可能失效。
3、阿替普酶
阿替普酶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纤维蛋白具有高度选择性,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小时内的首选溶栓药。需严格控制剂量,避免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4、瑞替普酶
瑞替普酶是阿替普酶的改良版,半衰期更长,可通过静脉推注给药,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其纤维蛋白特异性更强,但仍有颅内出血风险。
5、替奈普酶
替奈普酶为第三代溶栓药,单次静脉注射即可完成治疗,对陈旧性血栓溶解效果较好。禁用于主动脉夹层、急性心包炎等疾病,用药后需监测凝血功能。
使用溶栓药物期间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磕碰损伤,观察皮肤黏膜有无瘀斑、呕血等出血征象。饮食宜选择软质易消化食物,避免过热、过硬或刺激性食物。定期复查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等指标,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等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溶栓治疗后需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血栓再形成,同时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