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分为哪几种类型
冠心病主要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隐匿性冠心病五种类型。
1、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引起。患者在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症状具有可预测性,发作频率和程度相对稳定。治疗以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硝酸酯类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片以及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钙片为主,同时需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
2、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疼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或强度呈进行性加重,甚至静息状态下也可发生。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是主要病理基础。患者需立即就医,治疗包括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抗凝治疗以及必要时介入手术。
3、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表现为心肌缺血但未出现ST段抬高,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或T波倒置。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钙蛋白升高可确诊。该类型常由冠状动脉不完全闭塞引起,需住院进行危险分层,治疗包括抗栓治疗、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缓释片,部分患者需冠状动脉造影评估血运重建指征。
4、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危急的类型,因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导致心肌持续缺血坏死。典型表现为剧烈持久的胸痛伴大汗、恶心,心电图显示ST段弓背向上抬高。需紧急行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如注射用阿替普酶或直接PCI手术。后期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以预防再梗死。
5、隐匿性冠心病
隐匿性冠心病患者无明显心绞痛症状,但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如运动试验阳性或影像学检查显示心肌灌注异常。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易被忽视但猝死风险较高。诊断依赖冠状动脉CTA或造影,治疗原则与其他类型相同,需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并定期随访。
冠心病患者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不超过5克,限制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摄入。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绞痛。戒烟并控制体重,定期监测应维持在18.5-23.9的正常范围。遵医嘱规范用药,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应急,每3-6个月复查血脂、血糖等指标。出现胸痛持续不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