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后期如何治疗
心脏骤停后期治疗需通过心肺复苏、药物支持、亚低温治疗、病因干预及心脏康复等多维度措施综合处理。
心脏骤停后期治疗的核心目标是恢复有效循环并减少脑损伤。心肺复苏是基础抢救手段,需持续进行直至自主循环恢复或专业团队接管。药物支持包括静脉注射肾上腺素注射液、胺碘酮注射液等以维持心电稳定和血压。亚低温治疗通过控制体温在32-34摄氏度降低脑代谢率,保护神经功能。病因干预需针对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等原发病进行溶栓、补钾等特异性处理。心脏康复阶段需结合运动训练、心理疏导及长期随访,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亚低温治疗需在自主循环恢复后6小时内启动,持续24小时并缓慢复温以避免并发症。病因干预中,冠状动脉造影可明确心肌梗死病变,必要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康复需根据患者耐受度制定个性化方案,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及营养指导。长期随访需监测心功能、心律失常及心理状态,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脏骤停后期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家属应学习基本急救技能,家中备置自动体外除颤器。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项目,关注心悸、胸闷等异常症状。康复期可逐步增加散步、太极等低强度活动,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心理支持可通过专业咨询或病友互助小组缓解焦虑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