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最常见的部位
心肌梗死最常见的部位是左心室前壁,其次是下壁、侧壁和后壁。心肌梗死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管闭塞引起,需及时就医治疗。
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多由左前降支冠状动脉闭塞引起,患者可能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下壁心肌梗死通常由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闭塞导致,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侧壁心肌梗死多与左回旋支病变相关,疼痛可放射至左臂或肩部。后壁心肌梗死相对少见,可能由右冠状动脉或左回旋支远端闭塞引起,心电图表现较为隐匿。广泛前壁心肌梗死预后较差,常提示左主干或左前降支近端严重病变。
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需严格遵医嘱服药,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抗血小板和调脂药物。饮食应低盐低脂,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暴饮暴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以不引起胸闷气促为宜。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出现胸痛等症状加重时应立即就医,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