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症状有哪些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症状主要有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排便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疼痛、性功能障碍等。这些症状可能单独或合并出现,与盆底肌肉、韧带或神经损伤有关。
1、压力性尿失禁
表现为咳嗽、打喷嚏、跳跃等腹压增加时出现不自主漏尿。可能与妊娠分娩、年龄增长导致的盆底肌松弛有关。轻症可通过凯格尔运动改善,中重度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或尿道中段悬吊术。
2、盆腔器官脱垂
阴道壁或子宫等器官下移突出阴道口,伴随下坠感或异物感。常见于多产、长期便秘者。轻度可使用子宫托,重度需行盆底重建手术。
3、排便功能障碍
包括便秘、排便费力或大便失禁,与直肠膨出、肛提肌损伤相关。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必要时采用骶神经调节治疗。
4、慢性盆腔疼痛
持续性下腹、会阴部隐痛或坠胀感,可能由盆底肌痉挛或神经病变引起。物理治疗联合普瑞巴林胶囊等药物可缓解症状。
5、性功能障碍
表现为性交痛、性欲减退,与阴道松弛或肌肉协调性差有关。盆底肌训练和激光治疗可能改善症状。
日常应避免长期负重、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坚持每天进行10-15分钟凯格尔运动以增强盆底肌力。饮食上增加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保持规律排便。出现症状加重或影响生活质量时,建议及时至妇科或泌尿外科就诊评估,根据医生建议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必要时可联合康复医学科进行综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