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石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鼻石可能引发鼻窦炎、鼻中隔穿孔、鼻出血、嗅觉减退、颅内感染等并发症。鼻石是鼻腔内矿物质沉积形成的硬块,长期存在可能刺激黏膜或阻塞鼻腔通路。
鼻石长期刺激鼻腔黏膜可能导致慢性炎症,进而诱发鼻窦炎。患者可能出现头痛、面部胀痛、脓性鼻涕等症状。鼻窦炎需通过鼻内镜或CT确诊,治疗包括鼻腔冲洗、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如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严重时需手术开放窦口。
质地坚硬的鼻石可能压迫鼻中隔软骨,导致局部缺血坏死形成穿孔。穿孔较小可能无症状,较大时可出现呼吸哨音、反复鼻出血。确诊需鼻内镜检查,治疗以手术修补为主,需同时取出鼻石并控制感染。
鼻石摩擦黏膜血管会导致反复鼻出血,出血量通常较少但频繁。长期出血可能引发贫血。治疗需在鼻内镜下止血并取出鼻石,术后使用复方薄荷脑滴鼻液保持鼻腔湿润。
鼻石阻塞上鼻道可能影响嗅区通气,导致传导性嗅觉减退。部分患者在取出鼻石后嗅觉可恢复,但长期阻塞可能造成嗅神经萎缩。需进行嗅觉测试评估,治疗以手术清除阻塞为主。
极少数情况下鼻石可能破坏颅底骨质引发颅内感染。患者会出现高热、剧烈头痛、意识障碍等脑膜炎症状。需紧急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治疗包括手术清除病灶、静脉用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
预防鼻石并发症需定期进行鼻腔检查,尤其是有鼻腔异物史或慢性鼻炎者。保持鼻腔湿润可使用生理性海水喷雾,避免用力擤鼻。出现持续鼻塞、血涕、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复查,避免辛辣食物刺激黏膜,戒烟酒以减少鼻腔干燥。日常可进行鼻腔冲洗维护,但需注意避免使用过硬工具清理鼻腔,防止黏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