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怎么得的
急性心梗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阻塞引起,常见诱因包括长期高血压、吸烟、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情绪应激等。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梗最常见的病理基础。脂质沉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斑块可能因炎症反应或血流冲击突然破裂,暴露的脂质核心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完全堵塞血管。患者常伴有胸闷、胸痛等症状。需通过冠脉造影明确狭窄程度,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稳定斑块。
2、高血压
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硬化进程。血压波动时血管壁承受的剪切力增大,易诱发斑块破裂。多数患者有头晕、心悸等表现。日常需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或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
3、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损伤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小板活化,同时降低血液携氧能力。吸烟者冠脉痉挛概率显著增高,可能突发完全闭塞。戒烟是核心干预措施,必要时可使用尼古丁贴片辅助。
4、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导致血管内皮糖基化终产物堆积,引发慢性炎症反应。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微小血管病变,心肌缺血症状可能不典型。需严格控糖,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或达格列净片等药物。
5、情绪应激
强烈情绪波动通过交感神经兴奋促使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引起冠脉痉挛和血压骤升。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极度愤怒或惊恐经历。心理疏导和应激管理训练有助于预防复发。
预防急性心梗需综合管理危险因素,包括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有氧运动、规律监测血压血糖。已确诊冠心病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出现持续胸痛立即舌下含服并呼叫急救。术后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定期复查心脏功能,避免过度劳累和寒冷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