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诊断急性肝炎
急性肝炎可通过肝功能检查、病毒学检测、影像学检查、肝组织活检、临床症状评估等方式诊断。急性肝炎通常由病毒感染、药物损伤、酒精中毒、自身免疫反应、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
1、肝功能检查
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是急性肝炎的重要指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数值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提示肝细胞损伤。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可能伴随黄疸,碱性磷酸酶轻度增高需排除胆道梗阻。凝血功能异常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反映肝脏合成能力下降。
2、病毒学检测
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阳性可确诊HAV感染,乙型肝炎需检测HBsAg、抗-HBc IgM等血清标志物。丙型肝炎通过HCV RNA检测确诊,戊型肝炎流行区患者需查HEV IgM抗体。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抗体检测可鉴别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关肝炎。
3、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变化和胆管情况,急性期常见肝脏轻度肿大伴回声增粗。CT平扫显示肝实质密度减低,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占位性病变。瞬时弹性成像能无创评估肝脏硬度,但急性炎症期可能造成假性升高。
4、肝组织活检
经皮肝穿刺活检可见肝细胞气球样变、点状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适用于病因不明或病情进展迅速者。免疫组化染色能特异性识别病毒抗原,铜染色可辅助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活检前需评估凝血功能,术后需密切观察出血并发症。
5、临床症状评估
典型表现为乏力、纳差、恶心伴尿色加深,体格检查可发现肝区叩击痛和皮肤巩膜黄染。发热常见于甲型或戊型肝炎,关节痛可能提示乙肝相关性关节炎。精神神经症状如嗜睡需警惕肝性脑病前期表现。
确诊急性肝炎后应卧床休息,保证每日2500-3000毫升水分摄入,选择易消化低脂饮食如米粥、蒸蛋等。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禁止饮酒。出现持续呕吐、意识改变或凝血功能障碍时需立即住院治疗。恢复期每2-4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指标完全正常。慢性肝炎高危人群应定期随访,监测肝纤维化进展。
相关推荐
01:38
01:43
01:41
02:33
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