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有哪些症状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患者需及时就医治疗。
1、发热
细菌性痢疾患者通常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达38-40摄氏度,可能伴有寒战、头痛等全身不适。发热是机体对志贺菌感染的免疫反应,提示存在炎症反应。患者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避免高热引发脱水或惊厥。
2、腹痛
腹痛多位于下腹部或脐周,呈阵发性绞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腹痛由志贺菌侵袭肠黏膜导致肠道痉挛引起。严重腹痛可能伴随恶心呕吐,需警惕肠穿孔等并发症。
3、腹泻
典型表现为频繁水样便,每日可达10-30次,后期可能出现黏液脓血便。腹泻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易引发脱水。儿童和老年人需特别注意补液,防止循环衰竭。
4、里急后重
患者常有排便不尽感,即使直肠已排空仍持续有便意。这是直肠受炎症刺激产生的典型症状,可能伴随肛门坠胀不适。里急后重会影响患者休息质量,增加体力消耗。
5、脓血便
疾病进展期可出现黏液脓血便,粪便中混有血液、脓液和坏死黏膜组织。这表明结肠黏膜已发生溃疡性病变,需加强抗感染治疗。出现血便需与其他出血性肠病鉴别诊断。
细菌性痢疾患者应注意卧床休息,补充足够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彻底洗手,患者的餐具、衣物需单独消毒。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帮助重建肠道菌群平衡,但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意识改变、少尿等严重表现,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