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有哪些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主要有乏力、皮肤黏膜出血、反复感染、头晕心悸、面色苍白等。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可能与电离辐射、化学毒物、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
1、乏力
造血功能衰竭导致红细胞减少,机体供氧不足引发持续性疲劳感,轻微活动即可加重症状。患者常伴活动耐力下降、嗜睡等表现。
2、皮肤黏膜出血
血小板减少可引起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渗血,严重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出血症状多呈现进行性加重。
3、反复感染
中性粒细胞缺乏导致免疫力低下,患者易发生口腔溃疡、肺部感染、败血症等,感染灶常迁延不愈且对抗生素反应较差。
4、头晕心悸
贫血导致脑组织缺氧可出现头晕目眩,心脏代偿性心率增快引发心慌气短,活动后症状显著加剧。
5、面色苍白
血红蛋白降低使皮肤黏膜呈现苍白色,以甲床、口唇、睑结膜等部位最为明显,可伴随指甲扁平脆裂等营养不良表现。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需保持居住环境清洁通风,避免接触化学制剂与辐射源,注意口腔及会阴部卫生。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铁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菠菜等,烹饪时需确保食材彻底熟透。日常活动需量力而行避免外伤,出现发热或出血倾向时应立即就医。治疗期间须严格遵医嘱使用环孢素软胶囊、司坦唑醇片等免疫抑制剂,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