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脓性骨髓炎能治疗吗
化脓性骨髓炎通常可以治疗,主要通过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引流等方式控制感染。化脓性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组织炎症,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需根据感染程度和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早期可通过静脉注射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唑林钠、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等,治疗周期需持续数周。若形成脓肿或死骨,需手术切开引流或清除坏死组织,术后继续配合抗生素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可能需多次清创手术,严重者需植入抗生素骨水泥或进行骨移植。儿童患者需注意保护骨骺,避免影响骨骼发育。治疗期间需监测炎症指标和影像学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化脓性骨髓炎患者治疗期间应保持充足营养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避免患肢负重,卧床时抬高肢体减轻肿胀。注意伤口护理,定期换药防止交叉感染。康复期可进行渐进式功能锻炼,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避免过早负重。若出现发热、疼痛加剧或伤口渗液增多等症状需及时复诊。日常需加强个人卫生,预防皮肤破损和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