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主要是通过
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传播方式有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感染者排泄物、苍蝇媒介传播等。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及黏液脓血便。
1、污染食物传播
食用被志贺菌污染的食物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生冷食物如凉拌菜、未洗净的蔬菜水果易携带病菌,夏季高温环境下细菌繁殖更快。食物在加工、储存过程中若接触感染者排泄物或污染水源,可导致群体性暴发。建议食物充分加热,生熟分开处理。
2、污染水源传播
饮用或使用被粪便污染的水源可直接感染。农村地区井水、河水若受污染,或城市供水系统消毒不彻底时风险较高。水源传播易引起社区暴发,雨季洪水后更需警惕。建议饮用煮沸水,避免生食水生植物。
3、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患者粪便或污染物后经口感染,常见于照护患儿、处理排泄物时不注意手卫生。志贺菌在物体表面可存活数小时,门把手、玩具等间接接触也可能传播。感染者便后未彻底洗手可污染公共物品。建议使用肥皂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
4、苍蝇媒介传播
苍蝇接触粪便后再污染食物,是重要的机械传播媒介。卫生条件差的地区,苍蝇滋生可加速疾病扩散。夏秋季苍蝇活跃期需加强防蝇措施,食物需加盖保存,垃圾及时清理。
5、无症状携带者传播
部分康复者粪便持续排菌数周,无症状携带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餐饮从业人员若为携带者,可能造成食源性传播。重点行业人员需规范便检,感染者应避免从事食品加工直至两次粪便培养阴性。
预防细菌性痢疾需加强饮食卫生,避免饮用生水,食物彻底加热。注意手卫生,特别是如厕后和进食前。出现腹泻、发热症状应及时就医,粪便培养可明确诊断。患者需隔离治疗,排泄物用漂白粉消毒。流行期间避免聚餐,儿童机构需加强环境消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