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疱疹性咽峡炎怎么治疗
小孩疱疹性咽峡炎可通过抗病毒治疗、退热镇痛、口腔护理、补液支持、隔离防护等方式治疗。疱疹性咽峡炎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发热、咽痛、口腔疱疹等症状。
1、抗病毒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可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颗粒、阿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颗粒适用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阿昔洛韦片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效。需注意抗病毒药物对肠道病毒效果有限,主要用于重症病例。
2、退热镇痛
患儿体温超过38.5℃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液退热。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适用于3个月以上婴幼儿,布洛芬混悬液适用于6个月以上儿童。两种药物均能缓解咽痛症状,用药间隔需遵医嘱。
3、口腔护理
可用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缓解疱疹破溃后的疼痛。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具有抗菌作用,适合学龄期儿童含漱。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药物轻柔涂抹口腔黏膜,避免刺激性饮食。
4、补液支持
因咽痛拒食的患儿需补充口服补液盐Ⅲ预防脱水。口服补液盐Ⅲ能纠正电解质紊乱,可少量多次喂服。严重呕吐或脱水者需静脉补液,家长应观察患儿尿量和精神状态变化。
5、隔离防护
患儿需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避免传播病毒。家长接触患儿后要规范洗手,餐具玩具需煮沸消毒。托幼机构发生聚集病例时应及时报告疾控部门。
患儿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如米汤、果汁等,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口腔。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保持居室通风并维持适宜湿度。家长需每日检查口腔疱疹变化,若出现持续高热、嗜睡、肢体抖动等重症表现应立即就医。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培养勤洗手等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