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骨质增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的疾病,骨质增生则是关节边缘骨赘形成的退行性改变。两者均属于脊柱退行性病变,可能引起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但发病机制和病理特征不同。
1、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因长期劳损、外伤或退变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后外侧突出压迫神经根。典型症状为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咳嗽时加重,可能出现肌力下降或感觉异常。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严重者需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2、骨质增生
骨质增生是关节软骨磨损后出现的代偿性骨赘形成,常见于中老年人群。腰椎骨质增生可能刺激周围软组织引发慢性腰痛,晨起僵硬明显但活动后减轻。X线可见椎体边缘唇样增生。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可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保护软骨,物理治疗采用超短波或中药热敷。
3、病理差异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软组织病变,急性发作时症状剧烈;骨质增生则是骨性结构改变,进展缓慢。前者通过CT或磁共振明确诊断,后者X线即可显示。两者可能合并存在,但治疗重点不同:突出症需解除神经压迫,增生则以延缓进展为目标。
4、诱发因素
长期不良姿势、重体力劳动、肥胖等是共同诱因。腰椎间盘突出症更易发生于青壮年提重物时突发,骨质增生随年龄增长不可避免。遗传因素可能影响椎间盘退变速度,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出现增生性改变。
5、预防措施
保持标准体重,避免久坐久站,睡眠选择硬板床。加强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维持脊柱稳定性。搬运重物时应屈髋下蹲而非弯腰,办公室人群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40岁以上建议定期骨密度检查,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需绝对卧床2-3周,选择硬板床并在膝下垫枕缓解压力。恢复期可佩戴腰围保护但每日不超过4小时。骨质增生患者应避免爬山、爬楼梯等加重关节负荷的运动,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钙质的牛奶、豆制品。若出现持续夜间痛或大小便功能障碍,需立即就医排除严重神经压迫。两类疾病均需长期管理,建议每半年复查脊柱影像学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