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出现骨折该如何保健呢
儿童骨折后可通过制动固定、营养补充、疼痛管理、功能锻炼、定期复查等方式进行保健。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骨骼发育异常、病理性骨折、重复性应力损伤等原因引起。
1、制动固定
骨折后需立即用夹板或支具固定患肢,避免移动造成二次损伤。上肢骨折可使用三角巾悬吊,下肢骨折需保持伸直位。石膏固定后家长需观察肢体末端血液循环,若出现皮肤发紫、肿胀加剧需及时就医。开放性骨折需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
2、营养补充
骨折愈合期需增加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每日可饮用300-500毫升牛奶,食用豆腐、西蓝花等富钙食物。蛋白质摄入量应达到每公斤体重1.5克,优选鱼肉、鸡蛋等优质蛋白。避免过量补充钙剂导致便秘,维生素D每日补充400-800国际单位即可。
3、疼痛管理
急性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缓解疼痛,禁止自行使用阿司匹林等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冷敷每次不超过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进行。家长需注意儿童疼痛表情变化及睡眠质量。
4、功能锻炼
拆除固定装置后需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渐进式锻炼,上肢骨折可从手指屈伸开始,下肢骨折先进行非负重活动。水中运动可减少关节负荷,骑固定自行车有助于恢复膝关节活动度。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导致再骨折。
5、定期复查
骨折后1周、2周、4周需进行X线复查,观察骨痂形成情况。若发现愈合延迟,可能需要调整固定方式或进行骨生长因子治疗。病理性骨折需每3个月复查骨密度,生长发育期儿童应每年评估骨骼发育状况。
骨折儿童日常应穿着防滑鞋避免跌倒,卧室地面保持干燥无障碍物。饮食注意均衡营养,保证每日1小时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康复期可进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避免足球、篮球等对抗性运动。家长需定期测量双下肢长度差异,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心理上多给予鼓励,可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分散患儿对疼痛的注意力。
相关推荐
02:44
02:27
02:23
01:58
0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