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骨骨折怎么治疗
长骨骨折可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牵引治疗、内固定手术、外固定手术等方式治疗。长骨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骨肿瘤、骨感染、病理性骨折等原因引起。
1、手法复位
手法复位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医生通过专业手法将骨折断端重新对齐,通常配合局部麻醉减轻疼痛。复位后需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对位情况。该方法创伤小但可能发生再次移位,适用于儿童青枝骨折或成人简单骨折。
2、石膏固定
石膏固定常用于复位后的制动保护,使用高分子石膏或传统石膏绷带固定患肢4-8周。固定范围需超过骨折部位上下关节,期间需观察末梢血运。可能出现皮肤压疮、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需定期复查调整松紧度。
3、牵引治疗
牵引治疗适用于股骨等不稳定骨折,通过持续重力牵引维持骨折对线。皮肤牵引适用于儿童和短期使用,骨牵引针适用于成人长期牵引。需每日检查牵引装置有效性,预防针道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牵引时间通常需要4-6周。
4、内固定手术
内固定手术采用钢板螺钉或髓内钉等植入物直接固定骨折端,适用于严重移位骨折。锁定加压钢板适用于干骺端骨折,交锁髓内钉适用于骨干骨折。术后早期可进行功能锻炼,但存在感染、内固定失效等风险,需严格遵循负重时间指导。
5、外固定手术
外固定手术通过体外支架连接穿透骨骼的固定针,适用于开放性骨折或严重软组织损伤。环形外固定架允许逐步调整复位,单边支架便于伤口护理。需每日消毒针道预防感染,固定时间通常需要3-6个月,可能遗留针道瘢痕。
骨折后应保持患肢抬高减轻肿胀,摄入富含钙质和优质蛋白的食物促进愈合,戒烟限酒避免影响血供。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使用拐杖或支具保护患肢逐步负重。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进度,发现异常疼痛或活动障碍及时就诊。老年人需预防跌倒,骨质疏松患者应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