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血蛋白高可能由脱水、慢性炎症、骨髓增殖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液、抗感染治疗、化疗、放血疗法等方式干预。
1、脱水
体液丢失过多导致血液浓缩是血蛋白升高的常见生理性原因,多见于高温作业、剧烈运动后未及时补水或严重腹泻。患者可能出现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症状。治疗需根据脱水程度选择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同时消除诱因。
2、慢性炎症
结核病、类风湿关节炎等长期炎症状态会刺激肝脏合成更多C反应蛋白等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患者通常伴有低热、关节肿痛、体重下降等表现。需针对原发病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片,或抗风湿药物如甲氨蝶呤片控制炎症。
3、骨髓增殖性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骨髓异常增生会造成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异常增高,可能伴随头晕、脾脏肿大。确诊需骨髓穿刺检查,治疗可采用羟基脲片抑制骨髓增殖,必要时进行血小板单采术。
4、多发性骨髓瘤
该恶性浆细胞疾病会导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大量分泌,血清总蛋白显著升高。典型症状包括骨痛、病理性骨折、肾功能损害。常用硼替佐米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片化疗,严重病例需自体干细胞移植。
5、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这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使红细胞过度生成,血红蛋白常超过180g/L。患者出现面部潮红、头痛、血栓形成倾向。治疗首选定期静脉放血维持血细胞比容,配合干扰素α-2b注射液调节造血功能。
发现血蛋白升高应完善血常规、蛋白电泳、骨髓活检等检查明确病因。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避免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长期血红蛋白偏高者需定期监测血液黏稠度,戒烟限酒预防血栓。出现视物模糊、胸痛等栓塞症状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