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长期拉肚子怎么治疗

27951次浏览

长期拉肚子怎么治疗呢?长期拉肚子会导致患者的身体对于营养的吸收受限,甚至还会引发贫血以及缺少维生素等症状,严重的腹泻也会引发脱水等,危及到生命安全的后果出现,可见长期拉肚子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那么长期拉肚子怎么治疗呢?

长期腹泻怎么治疗?

专家说,通过电子肠镜查明了长期腹泻的原因,此时只需对症治疗即可。

对于肠道炎症导致的长期腹泻,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利用大肠水疗,通过重建肠道微平衡,让大肠恢复蠕动收缩,重建大肠蠕动、代谢等肠道机能。

大肠水疗是一种结肠内的水力运动,用特定的仪器将水送至结肠深处,将积累在结肠壁上的宿便软化、稀释。它大部分的水是用来兴奋肛门附近的肠肌,刺激结肠引起收缩反应,将其软化、稀释的宿便及其他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帮助结肠恢复正常的蠕动。

长期腹泻平日的护理:

专家说,长期腹泻主要是通过饮食调节来进行调养的。

饮食上应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因个人而异,一般而言宜避免产气的食物如乳制品、大豆等。嗜酒者应戒酒。患者述在食堂进餐易致腹泻,是否与某些食品不耐受及生冷食物有关,应进行"自我总结"。

此外,一些人精神一紧张即会出现便意。因以注重饮食及精神调节为基础治疗,如仍有腹泻症状可加用止泻药、抗肠痉挛药、中枢调节药。可短期使用抗生素,但不可长期使用,长期使用可出现霉菌性肠炎及其他副作用。

通过上文的介绍,读者了解了有关长期腹泻怎么办?这方面的内容。如果一旦患有腹泻,要及时到专业的肛肠医院采取积极有效地治疗。

相关推荐

如何判断宝宝腹泻
宝宝腹泻的判断主要依据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可能伴有发热、呕吐等症状。腹泻可能与喂养不当、感染、过敏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水样便、黏液便或血便。
01:15
细菌感染拉肚子的症状是什么
细菌感染拉肚子一般指细菌感染性腹泻。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症状一般有腹泻、腹痛、恶心、发热、乏力等。1、腹泻:腹泻是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症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有时带有脓血等。2、腹痛:细菌性腹泻患者可能还伴随着腹痛,常位于脐周或下腹部,有时可能是持续性的腹痛。3、恶心:由于细菌刺激胃黏膜,导致胃肠蠕动过快,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恶心症状并伴有呕吐。4、发热:细菌侵入机体后,机体免疫系统会做出防御反应,从而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能因个体差异而略有不同。5、乏力:由于患者受细菌感染影响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容易消耗身体的能量,从而出现乏力的症状。患者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还应注意补充水分,以防止脱水。
01:17
拉肚子之后吃什么食物比较好
拉肚子一般是腹泻。腹泻之后一般吃小米粥、面条、山药粥、蔬菜粥、南瓜粥等食物比较好。在恢复期间,若是病症加重,需及时就医治疗。1.小米粥:小米粥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且属于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一般不会对胃肠产生刺激。2.面条:面条是一种面食制品,煮熟后容易消化,既可以提供能量,通常也不会加重腹泻,患者可适量食用。3.山药粥:山药具有健脾止泻的作用,熬粥后食用对胃部比较好,通常不会加重患者的胃肠负担。4.蔬菜粥:蔬菜粥中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食用后一般可以补充能量,促进身体恢复。5.南瓜粥:南瓜含有胡萝卜素、膳食纤维、钾等营养成分,其中还含有果胶,该物质一般能保护胃肠道黏膜免受刺激。患者在恢复期间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促进身体恢复。
腹泻能吃鸡蛋羹吗
腹泻期间建议患者尽量不要吃鸡蛋羹。鸡蛋羹中的营养物质主要以动物蛋白和胆固醇为主,而上述两种营养物质并不容易消化,所以腹泻期间不建议患者吃鸡蛋或鸡蛋羹,以免加重肠道的消化负担影响病情恢复。腹泻期间由于患者胃肠道黏膜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情况,所以建议吃一些容易消化、质地偏软的食物比较好,比如挂面、小米粥、米粉以及煮熟的蔬菜。除了鸡蛋以外,患者还要避免吃生冷的水果、油炸类、烧烤类、腌制类以及生葱辣蒜和添加剂过多的食品。同时要注意多喝水,注意休息,避免着凉。
语音时长 01:05

2021-05-20

82996次收听

腹泻能吃山药吗
腹泻期间患者可以吃山药。山药属于一种药食同补的中药材,具有补脾健胃助消化的作用,而患者腹泻症状多属于脾胃虚弱表现,所以吃一些山药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临床上将腹泻分为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急性腹泻期间患者吃山药只能起到助消化作用,但并不能完全缓解患者症状,需要积极按医嘱使用抗生素、助消化药物以及对症药物一起治疗。如果患者存在慢性腹泻病情,一般多考虑是因为脾虚引起的脾失运化表现,这种情况建议可以长期吃一些山药具有健脾作用,从一定程度上对于病情恢复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效果。
语音时长 01:08

2021-05-20

72214次收听

腹泻患者吃什么好呢
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不是很规律,饮食生活都比较乱,所以容易发生腹泻的情况,这种疾病的出现与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都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应该尽早了解这种疾病的出现,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腹泻患者吃什么好。
腹泻常见的类型有哪些
对于腹泻这种病好多人都不会陌生,当出现这种疾病症状时,千万不可以大意,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治疗,从而帮助自己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下边我们就对孩子而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腹泻常见的类型,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腹泻吃什么食物好
腹泻时,可喝糙米汤,不会加重肠胃负担,还能起止泻作用;也可喝加盐白粥,为身体补充水分和钠盐;另外,还可喝胡萝卜汤、吃熟苹果和面食等止泻。
宝宝换奶粉拉肚子怎么办
很多孩子在换奶粉过程中会出现腹泻,主要是因为不同奶粉之间,成分会有差异,可能会造成孩子不适应的情况,可以换回原来的奶粉,停用新奶粉,可以在下次换奶粉时,给孩子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比如原来是5顿奶粉,可适当增加一顿新的奶粉,其他4次还吃原来的奶粉,如果能持续2至3天缓解之后,不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可以再给孩子增加新奶粉变成2次,原来的奶粉吃3次,逐渐减少旧奶粉,增加新奶粉,逐渐耐受这种状态,就会缓解腹泻。当然也可以适当给孩子吃些保护胃肠黏膜和健脾胃药物或者益生菌,对腹泻会有帮助,但是最主要的是更改换奶粉的方式,对拉肚子会有帮助。所以孩子出现换奶粉拉肚子,在不能缓解的情况下,一定要到医院就诊。因为有的孩子可能会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或者因为奶粉过敏,可能就需要进行不同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44

2020-07-03

56252次收听

孩子上吐下泻是怎么回事
上吐下泻是孩子在胃肠道出问题时常见的临床表现,呕吐伴有腹泻,经常是因为孩子吃多或吃坏东西,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胃肠消化不良就会表现为呕吐、腹泻。这时候要对症给进行饮食调整,给孩子少吃一些东西,少吃多餐,尽量清淡饮食,不要吃的过于油腻、不好消化,可能加重呕吐、腹泻。病从口入,病毒和细菌进入胃肠道后,造成胃肠道感染,也会上吐下泻。比较常见的诺如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以后,都会出现发热同时伴有上吐下泻,这时候应该积极进行退热处理,同时对病毒进行适当控制,而且要注意止泻和止吐的同时,要给孩子进行适当的补液,电解质补充,这样才能缓解孩子的症状。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引起上吐下泻的情况,所以如果出现不能缓解的情况,应该积极到医院就诊。经过医院的检查之后,对症进行治疗。
语音时长 01:47

2020-07-03

54067次收听

拉肚子有血是为什么
拉肚子有血是可能痔疮出血、缺血性肠病或者胃、十二指肠是不是有糜烂、溃疡。一、拉肚子时,刚开始没有血,后边出现鲜血,可能拉完了滴到便池里边,或者说是手纸擦时有血,可能痔疮的出血,一般出现比较少,出一点就不出了,不用太担心,如果出的比较多,就需要到医院去就诊。二、拉肚子一开始就有血同时有肚子疼,病人年龄偏大,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等这些基础要警惕缺血性肠病的可能。要到医院去就诊,做肠镜或者说是血管的检查来明确。三、血是黑色的,一般是上消化道来的,需要做个胃镜,看看是不是有胃和十二指肠里边有糜烂、溃疡。
语音时长 01:58

2020-02-24

58890次收听

02:08
拉肚子怎么防止脱水
拉肚子要注意补水,防止低钠、低钾血症。其次,可以吃思密达、整肠生,能减少拉肚子的次数。拉肚子的病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里边的水特别多,可能造成体内的水的排出过多,导致脱水,所以这种情况应该做出相应的处理。首先,要注意多喝水,可以加含食盐的东西或者加上盐类的,也可以加上果汁,防止低钠、低钾血症。其次,可以吃思密达、整肠生,能减少拉肚子的次数,减少水分的丢失,也能防止脱水。如果拉肚子次数比较多,出现了脱水,应该及时到医院去就诊。根据就诊的结果,可能需要输液,输入电解质来保证水、电解质的平衡。
儿童急性腹泻怎么办
当宝宝患有急性腹泻时,要先观察宝宝排出的粪便颜色和性状。吃奶的宝宝如果拉的是水和奶瓣儿。说明是受凉导致的消化不良。如果宝宝伴有呕吐和发烧,要立即到医院输液,补水,退烧。饮食上要控制,如果反复呕吐要禁食。
02:17
宝宝拉肚子要禁食吗
如果宝宝发生腹泻,不需要禁食,可以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可以依照孩子的精神和食欲的状态进行少量多次进食。建议吃一些温热、好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但是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应该暂时停止食用。如果宝宝腹泻长时间不能缓解,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另外,像肠梗阻或者胃肠道穿孔,需要禁食和胃肠减压,需在医院采取相对应的治疗措施,而一般的消化不良以及一般性的胃肠炎造成的腹泻不主张完全禁食。
02:56
腹泻怎么办
腹泻原因有很多,比如一些药物的副作用,细菌性的痢疾,肠炎或其他的一些问题。因乳糖不耐受导致的腹泻,可以选择无乳糖的食物。其他类型的腹泻不能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此外,腹泻的时候应适当的节食,选择一些粥面类的食物,不能吃大量的肥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