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要注意什么
心脏病患者需注意控制危险因素、规律用药、监测症状、调整生活方式及定期复查。主要干预措施包括血压管理、戒烟限酒、饮食调整、适度运动和情绪调节。
1、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心脏病主要诱因,需通过降压药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钙片、降糖药如盐酸二甲双胍片等药物控制。每日监测血压血糖,避免数值波动过大。肥胖患者需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
2、规律用药
抗血小板药物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可预防血栓,β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能减轻心脏负荷。须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药,不可擅自增减剂量。若出现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调整方案。
3、症状监测
突发胸痛持续15分钟以上伴冷汗需立即含服硝酸甘油片并呼叫急救。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加重提示心功能恶化。日常记录心悸、气促发作频率和诱因,复诊时向医生详细描述。
4、生活方式
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腌制食品。每周进行150分钟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60%范围内。保证7-8小时睡眠,午休不超过30分钟。
5、心理调节
焦虑抑郁会加重病情,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压力。参加心脏康复课程学习应激管理技巧,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协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
心脏病患者需长期佩戴医疗警示手环,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冷空气诱发心绞痛,夏季防暑降温减少心脏负担。每3-6个月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根据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外出旅行前应评估心脏功能状态,备足药品并了解目的地医疗资源分布。出现新发头晕、视物模糊等脑血管症状需立即就诊排查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