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脉夹层标准化腔内治疗步骤
主动脉夹层标准化腔内治疗主要包括术前评估、麻醉准备、血管入路建立、支架释放、术后监测五个关键步骤。
1、术前评估:通过增强CT或MRI明确夹层分型、破口位置及重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评估患者心肺功能及手术耐受性。Stanford A型夹层需紧急外科手术,B型夹层才适用腔内治疗。
2、麻醉准备:多采用全身麻醉,建立有创动脉压监测。对于高危患者需提前备血,准备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3、血管入路建立:常选择股动脉穿刺入路,必要时联合肱动脉或颈动脉入路。通过导管造影确认真腔路径,导丝需全程在真腔内通过夹层段。
4、支架释放:根据术前测量选择合适尺寸的覆膜支架,释放时需准确定位覆盖原发破口,避免覆盖重要分支血管。必要时采用烟囱技术或开窗技术保护分支。
5、术后监测:术后24小时需在ICU监护,密切观察血压、尿量及神经系统症状。定期复查CTA评估支架形态及内漏情况,长期随访控制血压和动脉硬化危险因素。
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后需终身控制血压在120/80mmHg以下,推荐低盐饮食并规律服用降压药物。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戒烟限酒,每3-6个月复查血管影像。出现突发胸背痛需立即就医排除新发夹层或支架相关并发症。建议患者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记录手术信息和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