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糜烂需不需要做病理
胃窦糜烂通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病理检查。若存在高危因素或内镜下表现不典型,建议进行病理活检;若为单纯性糜烂且无其他异常表现,可能无须病理检查。
胃窦糜烂在内镜下表现为黏膜表层缺损,多数由胃酸侵蚀、幽门螺杆菌感染或药物刺激引起。当糜烂面较小、边缘规则且周围黏膜光滑时,通常属于良性病变,可通过抑酸治疗和消除诱因改善。此时医生可能结合患者症状及病史综合判断,暂不进行病理检查。
若胃窦糜烂伴有黏膜充血水肿、边缘不规则或结节样隆起,或患者存在长期腹痛、消瘦、黑便等报警症状,需高度警惕癌前病变或早期胃癌可能。此时必须通过病理活检明确组织学性质,内镜下可选取糜烂边缘及中心部位多点取材,排除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病变。尤其对于40岁以上、有胃癌家族史或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者,病理检查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胃窦糜烂患者无论是否进行病理检查,均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酒精,规律服用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等。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应接受规范四联疗法。病理检查后如有出血风险需禁食2-4小时,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建议每1-2年复查胃镜,动态观察黏膜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