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烧怎么办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调整补液、抗感染治疗、伤口护理、定期复查等方式处理。术后发烧可能与手术创伤、感染、排斥反应、补液不足、环境因素等原因有关。
1、物理降温
术后低热时可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贴,同时保持室内通风,穿着宽松棉质衣物。监测体温变化频率应保持2-4小时一次。
2、调整补液
心功能未完全恢复时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加重心脏负担。根据尿量、中心静脉压等指标调整补液量,必要时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注射液。术后早期建议维持每日出入量平衡。
3、抗感染治疗
血常规提示感染时需使用抗生素,常见选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等。深部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用药,疗程一般持续7-14天。严重感染可能需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4、伤口护理
每日检查胸骨切口有无渗液、红肿,使用碘伏消毒后更换无菌敷料。术后2周内避免伤口碰水,出现缝线排斥反应时需及时拆线。合并糖尿病者需加强血糖监测控制。
5、定期复查
术后1个月内每周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发热持续3天以上需做血培养检查。长期发热需排除心内膜炎可能,必要时进行PET-CT检查。免疫抑制剂使用者需监测血药浓度。
术后应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3克以内,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白等。恢复期可进行床边踝泵运动预防血栓,6周内避免提重物超过5公斤。居住环境需保持温度22-26摄氏度,湿度50%-60%,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家长需记录每日体温、饮水量、尿量等数据,发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情况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