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怎样治疗
骨折后关节功能障碍可通过康复训练、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关节松动术及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关节功能障碍通常由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瘢痕挛缩、神经损伤及关节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康复训练
早期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可预防粘连,逐步过渡到主动抗阻训练。针对手指关节可做握拳伸展练习,膝关节需进行直腿抬高和屈伸锻炼。训练强度以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宜,每日重复进行3-4组。
2、物理治疗
超声波能软化瘢痕组织,红外线照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水疗通过浮力减轻关节负荷,适合下肢功能障碍者。治疗频率为每周3-5次,需持续2-3个月。
3、药物治疗
塞来昔布胶囊可缓解炎症性疼痛,甲钴胺片促进神经修复。玻璃酸钠注射液能改善关节润滑功能。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禁止自行调整剂量。
4、关节松动术
由康复医师实施关节牵引和滑动技术,适用于肩关节冻结等严重粘连。操作时需配合呼吸放松,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肿胀现象。
5、手术治疗
关节镜下松解术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粘连,术后需立即开始CPM机辅助锻炼。截骨矫形术则针对关节面严重畸形病例。
康复期间应保持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达到1.2-1.5克/公斤体重,优先选择鱼类和豆制品。补充维生素D钙片有助于骨骼修复,但需监测血钙水平。睡眠时用枕头垫高患肢可减轻晨起僵硬感,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康复过程中出现关节红肿热痛需立即暂停训练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