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病毒性肺炎患者接触后怎么办
与病毒性肺炎患者接触后可通过隔离观察、症状监测、环境消毒、增强免疫、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病毒性肺炎通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引起,具有传染性。
1、隔离观察
接触后应立即与其他人保持距离,单独居住并避免外出。使用独立卫生间,每日开窗通风。隔离期一般为接触后14天,期间避免与家庭成员共用餐具或贴身物品。
2、症状监测
每日测量体温两次,观察是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若出现呼吸急促、胸闷或血氧饱和度低于95%,需立即就医。儿童接触者家长需特别关注其精神状态与进食情况。
3、环境消毒
患者接触过的门把手、桌面等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衣物毛巾用60℃以上热水浸泡清洗。空气消毒可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操作时需避开人员。
4、增强免疫
保证每日饮水1500毫升以上,摄入鸡蛋、鱼肉等优质蛋白。适量补充维生素C片剂或复合维生素。保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
5、及时就医
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需佩戴口罩前往发热门诊。可遵医嘱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连花清瘟颗粒、盐酸阿比多尔片等抗病毒药物,禁止自行服用抗生素。
接触后两周内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易消化的粥类、蒸煮蔬菜为主。保持室内湿度40%-60%,外出时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建议接触者及家庭成员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定期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患者使用过的床单被套需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清洗,餐具应煮沸消毒15分钟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