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什么情况下需要鼻饲

2003次浏览

需要鼻饲的情况主要有吞咽功能障碍、意识障碍、胃肠功能正常但无法经口进食、严重营养不良、术后恢复等。鼻饲是通过鼻腔置管提供营养支持的方式,适用于短期或长期无法自主进食的患者。

1、吞咽功能障碍

脑卒中、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患者进食时易发生呛咳或误吸。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等肌肉疾病也会影响吞咽肌群协调性。这类患者需通过鼻饲管直接向胃内输送流质食物,避免误吸性肺炎风险。治疗需结合吞咽康复训练,部分患者可逐渐恢复经口进食能力。

2、意识障碍

脑外伤脑出血、中毒等引起的昏迷患者无法自主进食。全身麻醉术后未清醒者短期内也需要鼻饲支持。这类患者胃肠功能通常正常,鼻饲可提供足够热量和蛋白质。需注意监测胃残余量,防止反流误吸。意识恢复后应尽快评估吞咽功能,逐步过渡到口服饮食。

3、胃肠功能正常但无法经口进食

口腔颌面部创伤、食管狭窄或头颈部肿瘤放疗后,患者可能因疼痛或机械性梗阻无法经口摄入。严重烧伤等高代谢状态患者经口摄入不足时,需通过鼻饲补充高蛋白营养液。这类情况多属短期应用,待原发病改善后可拔除鼻饲管。

4、严重营养不良

神经性厌食、晚期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当经口摄入量持续低于需求量的60%时需考虑鼻饲。克罗恩病、短肠综合征等吸收不良患者也可通过鼻饲进行要素饮食治疗。需采用持续缓慢输注方式,避免腹泻等不耐受反应。

5、术后恢复

胃肠手术后早期需通过鼻饲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促进肠功能恢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复杂腹部手术后,空肠营养管可减少胰腺刺激。心脏手术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鼻饲比静脉营养更符合生理。一般使用7-14天后根据耐受情况逐步过渡到经口饮食。

鼻饲期间需保持半卧位防止反流,每日清洁鼻腔和口腔。营养液温度应接近体温,输注速度从每小时30毫升开始逐渐增加。注意观察腹胀、腹泻等不耐受症状,定期更换固定胶布防止皮肤压伤。长期鼻饲者应每4-6周更换导管,突发呕吐或导管脱出需立即就医评估。家属应学习正确的冲管方法和并发症识别,配合医护人员做好营养管理。

相关推荐

颈椎病麻木怎么办
下颌不对称可通过调整生活习惯、物理治疗、正畸治疗、注射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下颌不对称可能与不良姿势、牙齿咬合异常、颞下颌关节紊乱、颌骨发育异常或外伤等因素有关。
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如何治疗
非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等方式综合治疗。该病可能与盆底肌肉功能障碍、免疫异常、神经内分泌失调、心理因素及氧化应激损伤等因素有关。
腊肉的功效与作用
腊肉具有补充营养、提供能量、增进食欲等功效,适量食用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功能,但高盐高脂特性可能增加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风险。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成因
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由骨质疏松、外伤撞击、重复应力损伤、病理性骨折、高龄等因素引起。1、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常见原因,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会使骨骼变得脆弱,轻微的外力就可能引发骨折。患者通常伴有腰背...
胆囊结石不能吃哪些东西
胆囊结石患者需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辛辣刺激类食物,主要包括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辣椒等。饮食控制有助于减少胆囊收缩和胆汁分泌,降低结石发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