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瓣膜坏了怎么办
心力衰竭合并瓣膜病变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取药物控制或手术治疗,主要干预方式包括利尿剂治疗、血管扩张剂应用、瓣膜修复术、瓣膜置换术及心脏康复训练。
心力衰竭患者出现瓣膜结构或功能异常时,治疗需兼顾心功能改善与瓣膜问题处理。轻度瓣膜反流或狭窄可先采用呋塞米片、托拉塞米片等利尿剂减轻心脏负荷,联合硝酸异山梨酯片等血管扩张剂改善血流动力学。中度病变若伴有活动耐力下降,需评估是否行经导管二尖瓣钳夹术等微创修复。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或二尖瓣关闭不全则需考虑机械瓣/生物瓣置换术,术后需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抗凝。所有患者均需限制钠盐摄入至每日4克以下,监测体重变化幅度在1公斤以内。
终末期患者若合并多瓣膜病变且射血分数低于30%,可能需要心室辅助装置植入过渡至心脏移植。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的急性瓣膜穿孔需紧急手术,术后静脉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控制感染。风湿性瓣膜病需规律肌注苄星青霉素注射液预防链球菌复发。合并房颤者需用达比加群酯胶囊预防血栓,同时控制心室率在70-90次/分。妊娠期患者应避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改用拉贝洛尔片控制血压。
心力衰竭瓣膜病变患者日常需维持每日尿量1500毫升以上,监测血压保持在90-120/60-80毫米汞柱范围。饮食采用低脂高蛋白模式,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避免饱餐加重心脏负担。康复期可进行每周3次、每次15分钟的低强度踏车训练,运动时心率不超过静息状态20次/分。冬季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和流感疫苗。每月复查血钾浓度维持在4.0-5.0毫摩尔/升,定期超声心动图评估瓣膜功能和心室重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