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疮创面有哪些治疗方法
褥疮创面可通过定期翻身减压、创面清创、外用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褥疮通常由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不良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皮肤红肿、溃烂、坏死等症状。
1、定期翻身减压
每2小时协助患者改变体位一次,避免骨突部位持续受压。使用气垫床或减压敷料分散压力,保持床单平整干燥。对骶尾部、足跟等易发部位加强观察,早期发现皮肤发红需立即干预。
2、创面清创
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坏死组织,浅表溃疡可用水胶体敷料促进自溶性清创。深度感染创面需由医护人员进行锐器清创,清创后覆盖银离子敷料控制感染。清创过程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损伤健康肉芽组织。
3、外用药物
浅表期可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上皮再生,感染创面使用磺胺嘧啶银乳膏控制细菌繁殖。合并真菌感染时联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深部溃疡可填充藻酸盐敷料吸收渗液。所有外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物理治疗
采用红外线照射改善局部微循环,每次15-20分钟,每日1-2次。超声波治疗能促进炎性物质吸收,低频脉冲电刺激可加速肉芽生长。物理治疗需避开急性感染期,由康复师评估后制定个体化方案。
5、手术治疗
Ⅲ-Ⅳ期褥疮需行坏死组织切除+皮瓣移植术,常用臀大肌皮瓣或筋膜皮瓣修复缺损。术前需控制感染并改善营养状态,术后保持引流通畅,避免皮瓣受压。高龄或基础疾病多者需评估手术耐受性。
褥疮患者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蛋白质摄入,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制剂。每日检查全身皮肤情况,保持会阴清洁干燥。使用便器时动作轻柔避免拖拽,坐位时间不超过30分钟。家属需学习正确护理手法,发现创面渗液增多或发热应及时就医。长期卧床者建议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被动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