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骨被吸收什么意思
牙骨被吸收是指牙槽骨因病理或生理因素导致骨质流失的现象,可能与牙周炎、骨质疏松、创伤或正畸治疗等因素有关。
牙周炎是牙骨吸收最常见的原因,长期炎症刺激会导致牙槽骨破坏,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松动移位。骨质疏松患者因骨代谢异常,牙槽骨密度下降,可能加速吸收进程。外伤或手术创伤可直接损伤牙槽骨结构,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引发局部骨质流失。正畸治疗中不当的矫治力可能压迫牙槽骨,导致压力侧骨吸收。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也可能通过影响钙磷代谢间接促进牙骨吸收。
早期牙骨吸收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进展可出现牙齿敏感、咀嚼无力、牙齿移位或脱落。影像学检查如曲面断层片或锥形束CT能清晰显示骨量减少程度。治疗需针对病因,牙周炎需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局部用药。骨质疏松患者需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必要时使用阿仑膦酸钠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正畸相关吸收需调整矫治方案,控制矫治力大小和方向。
预防牙骨吸收需保持口腔卫生,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及冲牙器清除邻面菌斑。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治,定期拍摄X线片监测牙槽骨状态。均衡摄入富含钙质的乳制品、豆制品和深绿色蔬菜,适度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损害骨代谢的行为,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出现牙齿松动或牙龈出血应及时就诊,早期干预可有效延缓吸收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