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感染乙肝的3种途径
医务人员感染乙肝的途径主要有血液传播、体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
1、血液传播
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可能通过针刺伤、手术器械划伤等途径接触乙肝患者的血液。当皮肤或黏膜存在破损时,乙肝病毒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这种情况常见于采血、注射、手术等有创操作过程中。建议医务人员规范操作流程,使用安全型医疗器械,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按照标准流程处理伤口并检测抗体水平。
2、体液传播
含有乙肝病毒的体液如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等都可能造成传播。医务人员在进行口腔诊疗、产科操作或处理被体液污染的医疗器械时存在感染风险。特别是当接触者存在口腔溃疡、皮肤皲裂等情况时,病毒更易侵入。建议接触患者体液时必须佩戴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操作后严格消毒。
3、母婴传播
乙肝阳性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其血液和阴道分泌物可能使接触新生儿的医务人员暴露风险。此外处理胎盘、脐带等医疗废物时也可能发生职业暴露。建议产科医务人员必须完成乙肝疫苗接种,在接生过程中做好全面防护,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的新生儿及时实施免疫阻断。
医务人员应定期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水平,未产生足够抗体者需补种疫苗。工作中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所有患者血液、体液均视为潜在传染源。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上报,并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适当运动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疲劳导致抵抗力下降。
相关推荐
01:43
02:01
01:55
02:34




